EN

二战后法国对德占领初期的社会治理危机考察(1945—1946)

二战后法国对德占领初期的社会治理危机考察(1945—1946)

徐之凯

摘 要: 二战后,法国作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四大成员国之一,开展了对德国西南部的占领管制。然而,由于战争破坏以及法方军政府特殊的管制政策,法占区一度出现的恐慌极大影响了占领区的稳定,造成了法国对德占领初期的占区治理危机,并引发国际关注。为了应对危机、维持稳定,法方军政府进行了应急宣传,并且就已然存在的物资匮乏和供给导向进行了应急处置,在缓解社会危机的同时尽可能对占领区既有形势加以利用,一定程度上将危机转化为法德双方战后人员相互接近的良机,并为盟国对德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借鉴和铺垫。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占区;治理危机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纳粹政权土崩瓦解;8月30日,《盟国管制委员会第一号公告》 “Control Council Proclamation No.1:Establishing Control Council,30August,1945,”Enactment and Approved Papers of the Control Council and Coordinating Committee1945(vol.1),Compiled by Legal division,legal advice branch,drafting section office of military government for Germany,Berlin,1945,p.44.Annexe12.正式宣布盟国对德分区占领开始,德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由此进入了新的一页。

然而,与盟国对德占领有条不紊地展开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四大成员国之一的法国在占领启动阶段的诸多变数。1945年8月30日,在盟国管制委员会成立典礼上,艾森豪威尔将军(Dwight David Eisenhower)、蒙哥马利元帅(Bernard Law Montgomery)、朱可夫元帅(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就惊讶地发现,曾在6月5日与他们同以“盟国管制委员会最高代表”名义签署《柏林宣言》 “Declaration Regarding the Defeat of Germany and the Assumption of Supreme Authority by the Allied Powers,5june 1945,”Enactment and Approved Papers of the Control Council and Coordinating Committee1945(vol.1),p.10.Annexe9.的法国让·德拉特·德塔西尼将军(Jean de Lattre de Tassigny),已然在短短3个月里换成了马利·皮埃尔·柯尼希将军(Marie-Pierre Kœnig)。在占领机构正式成立之前便已主帅易位的法占区,直到1945年7月方才最后敲定其具体疆界,仓促多变的局势背后隐隐暗藏着其占区前途之多舛。

由于法占区最终并入西方“三占区”(Trizone)并形成西德,其历史往往只被视作“西占区”历史之一部分。因而有关其初期历史的研究往往缺乏独立视角,而这实际上与占领初期《盟国管制委员会第一号公告》所确立的各占区“独立行事”原则背道而驰 “Control Council Proclamation No.1:Establishing Control Council,30August,1945,”Enactment and Approved Papers of the Control Council and Coordinating Committee1945(vol.1),p.44.Annexe12.,更与法占区奉行的特立独行的占领政策相悖。较之于东、西占区丰富的对比研究,国际上真正将法占区独立出来,与美、英、苏占区对比并彰显其特殊性的作品一度较为有限。这方面的早期论述,主要是迈克尔·鲍尔福的《四大国在德国的管制》Michael Balfour and John Mair,Four-Power Control in Germany and Austria,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6.,这部作品是阿诺德·汤因比《国际事务研究》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曾在1946年4月至1947年9月期间作为英方管制委员会成员亲身参与占领事务,在文中首度将法占区作为西占区中的独特一方予以突出描写。在对德占领结束之后,随着美英方面占领档案材料的公布以及重要当事人回忆录的披露,如美占区总督路西乌斯·杜比农·克莱的个人回忆录《在德国的决定》Lucius D.Clay,Decision in Germany,Garden City,New York:The Country Life Press,1950,p.227.及其下属约翰·H.巴克尔等人的一系列著述出版 John H.Backer,Priming the German economy:American occupational policies,1945-1948(Amorçage l’ économie allemande:les politiques professionnelles américaines,1945-1948),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71;Winds of History:The German Years of Lucius Dubignon Clay(Vents d’histoire:Les années de Lucius Clay Dubignon en Allemagne),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83;The Decision to Divide Germany: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La décision de diviser l’Allemagne:la politique étrangère américaine en transition),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78.,美英学界开始大力强调美英占区决策推动了德国改革与联邦德国建立,而苏占区与法占区则被描写为蓄意妨碍盟国占领目标的消极角色。

鉴于法国在对德占领中的作用长期受到主导这一研究话语权的美英学者的批评(尤其是法国的非纳粹化社会政策及对萨尔地区的社会管控,如在弗里德里克·泰约的《驱除希特勒:德国的占领与非纳粹化》 Frederick Tayor,Exorcising Hitler:The Occupation and Denazification of Germany,London: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2012.及布洛森·龙的《不轻松的占领:法国对德国萨尔地区的管制》Broson Long,No Easy Occupation:French Control of the German Saar,New York:Camden House,2015.中所表现的批评观点),在主要利用法国档案进行写作的史学家中激发出了一种自证倾向,以F.罗伊·威利斯的《在德国的法国人:1945—1949》F.Roy Willis,The French in Germany 1945-1949,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和马克·希尔勒的《法国在德占领:1945—1949》Marc Hillel,Loccupation Française en Allemagne(1945-1949),Paris:Balland,1983.为代表的这类著述,往往脱出既有占领史叙事话语体系之外,大量运用法国方面的档案材料,重新探究法占区这一特殊时代特殊地域的历史。根据马克·希尔勒等人的观点,法占区实施了严格有效且独立自主的政策,以积极实现法国利益,此类政策同样在德国重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12年夏法国占领区军政府档案再整理工作开始以后 自2009年到2012年,保存在德国柏林、波恩(Bonn)及法国科尔马(Colmar)的法占区相关档案被先后运至法国外交部新亭(la Courneuve)中心,以“三方机构与法方行政档案”(Archives des administrations françaises et des organismes tripartites)项目之名实施原始档案的再整理工作。
Cyril Daydé,Notice générale dorientation et laide à la recherche,Ministère des Affaires Etrangères,Direction des Archives,Centre des Archives diplomatiques de La Courneuve,septembre2013,p.4.
,国际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基于战争记忆和占领社会史的主题研究:如雷蒙德·冈格洛夫的《战俘营五年:被囚禁在德国的法国军官:1940—1945》[10]Raymond Gangloff,Cinq ans dOflags:La captivité des officiers françaisen Allemagne 1940-1945,Paris:Albatros,1989.、莫尼克·蒙贝尔的《再教育印记之下:法占区的青年与书籍》 Monique Mombert,Sous le signe de la rééducation:Jeunesse et livre en zone française doccupation,1945-1949,Strasbourg: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Strasbourg,1995.、希利尔·达义德的《法占区出生的儿童(1945—1955)》 Cyril Daydé,“Les Les enfants nés en Zone française d’occupation (1945-1955),”Les Archives Diplomatiques,20/12/2012.及克里斯蒂安·布朗特的《在柏林的法国人:1945—1994》Christian Brumter,Les Français à Berlin1945-1994,Paris:Riveneuve,2015.等,法占区占领史作为二战史中“被遗忘的历史”,重新成为了法国和欧洲二战史研究的热点。

在我国,受后世冷战因素影响,有关二战后在德占领区的研究仍聚焦于东、西占区间的对比探讨,缺失对于同为四大占领区之一的法占区的具体关注。由于对法方档案研究的缺失,即便在针对“西占区”的研究中,也往往只有苏占区或美英占区的情况得到了详尽分析,如吴伟的《苏联与西方盟国在划分德国占领区问题上的合作与斗争》 吴伟:《苏联与西方盟国在划分德国占领区问题上的合作与斗争——兼论对战后欧洲国家集团化的影响》,《东欧中亚研究》1994年第2期。、冯琪的《苏联对德国的政策与德国的分裂(1945—1955)》 冯琪:《苏联对德国的政策与德国的分裂(1945—195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分析了苏联在德国分裂问题上的历史责任。秦元春的《1945—1949年盟国对德政策的走向及其得失》 秦元春:《1945—1949年盟国对德政策的走向及其得失》,《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任国强的《关于普鲁士历史评价的重新思考——对盟国管制委员会第46号令的驳正》 任国强:《关于普鲁士历史评价的重新思考——对盟国管制委员会第46号令的驳正》,《德国研究》2004年第3期。、郑丽的《二战后盟国对德国的“非纳粹化”改造》 郑丽:《二战后盟国对德国的“非纳粹化”改造》,《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5期。以及周显亮的《二战后初期德国西占区非纳粹化探析》 周显亮:《二战后初期德国西占区非纳粹化探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则倾向于在西占区或盟国委员会主题下刻画多国外交史。这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作是张沛的《凤凰涅槃——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10]张沛:《凤凰涅槃——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该书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了盟国占领时期西方各占区对德改造政策。徐之凯的《大国合作的试验:盟国管制委员会研究》[11]徐之凯:《大国合作的试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研究》,黄山书社2015年版。则在国内首次将法占区等同于其他占区,就其参与德国占领事务的地位和作用尝试进行平等阐述。

就未来长期的学术研究前景来看,得益于2015年12月24日法国前总统奥朗德无限制开放二战及战后占领相关敏感档案材料的总统令,法方第一手史料得以不断发掘补充,法方占领的研究话语也将随之得到强化。这一二战史新热点的发掘、发展,体现了当今历史学界对于民族抵抗史观、战后社会史历史记忆的重视与发扬,颇堪二战其他战场与国家历史研究所借鉴。

一、危机起源:法国的“袖珍占领区”

1945年2月,盟国“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会晤。在三方洽谈之后,《雅尔塔会议公报》[12] “Protocol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rimea Conference,February11,1944,”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5:Conferences at Malta and Yalta,Washington: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55,pp.975-982.中加入了以下条款:“法国在德占领区及在德管制委员会:按照已达成的协议,德国被法国部队占领的一个地区应分配给法国。这个区域将在英美占区内形成,其范围将由美英方面与法国临时政府协商解决。”[13]Ibid.,p.978.这一条款注定了法占区的“难产”。因为必须从英美占领区中单独划分,三方的磋商一直到正式占领开始前夕才匆匆敲定。从地理上讲,法占区的疆界是希望与现实之间妥协的结果:是戴高乐在德国北部掌握更多战略要地,在南部占据更大面积生产地域的预想计划,与德国投降时法军手中实际掌控的确切地区之间折中的产物。Claude Albert Moreau,Roger Jouanneau-Irriera,Présence Française en Allemagne,Paris:Editions Henri Neuveu,1949,p.75.

1945年7月,从英美战区分割而出的法占区以一个类似“沙漏”Foundation for Foreign Affairs,Foundation Information Pamphlet No.1:Field Report on the French Zone in Germany,Washington,D.C.:Foundation for foreign affairs,1946,p.1.的奇特外形出现在了德国地图之上。较之于其他占区,法占区占有的德国领土面积最小(43271平方千米),仅相当于德国1918年一战后领土面积的9.1%。在全部4个占领区中,法占区辖有的州级行政单位也是最少的,这一点可以在下表中体现出来André Piettre,Léconomie Allemande Contemporaine (Allemagne Occidentale)1945-1952,Paris:Editions M.-Th.Génin,1952,p.72.:

表1 各占领区所辖州

④ 该为法占时期由法国占领当局合并两个州级行政单位而形成,故辖有两个州首府。

由于占区所处的“漏斗”状疆域划分极不寻常,所辖的州级行政区域与地方首府又经历调整,法方占领者不得不面对占区上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破碎化的问题。正如军政府经济与财政主管让·菲利普所强调的:“我们的占区无法确实地构成一个经济整体;它在州级层面也同样缺乏行政观点上的统一性,因为它本身往往是由各州的某一部分拼凑形成的。局限于没有历史地理根基的疆界之内,我们几乎难以诉诸过去以求得借鉴。”Archives Nationales(AN),Les archives des assemblées nationales:commissions,projets et propositions de lois,Carton32,République Allemande:documentation,C//15893,“Exposé fait par Monsieur Filippi,Directeur Général de l’Economie et des Finances devant la Commission d’Enquête parlementaire,(2 février 1946),”p.2.原有的治理模式被打破,新的占领体制难以立即确立,而占区的生产力低下的困境又进一步提升了管理难度:法占区缺少美英占区的核心工业区与苏占区广大的原料产地,这在工农业生产数字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即使在二战之前,法占区地域各方面生产统计数据也只占德国全国总量的10%左右,与其面积比例相当(如表2、表3) 表2来源:Wilhelm Cornides(Hrsg.),Wirtschaftsstatistik der deustchen Besatzungszonen,1945-1948:in Verbindung mit der deutschen Produktionsstatistik der Vorkriegszeit,Europa Archive,1948,p.43.
表3来源:Wilhelm Cornides (Hrsg.),Wirtschaftsstatistik der deustchen Besatzungszonen,1945-1948:in Verbindung mit derdeutschen Produktionsstatistik der Vorkriegszeit,p.27.
。且据统计,该占区至1946年5月也只恢复了战前25%的工业产能 Foundation for foreign affairs,Foundation Information Pamphlet No.1:Field Report on the French Zone in Germany,p.13.

表2 各占区地域工业生产比例(1936年统计数字,以波茨坦会议时期德国全国总量为100%)

表3 各占区地域在战前德国经济中的比例(以波茨坦会议时期德国全国总量为100%)

当然,战争破坏、生产减退和领土重划是各参战国都要面对的共同情况,需要通过各国人民的劳动生产来实现战后重建。人口是国家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建设的基础要素,对于饱受战火摧残的德国来说尤为重要。对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数字来说,法占区内的人口变化似乎相对平稳Direction de la Documentation,Notes documentaires et études:La zone doccupation française en Allemagne,No.255,9 mars1946,Paris:Secrétariat d’Etat à la présidence du conseil et à l’information,pp.3-11.,这主要是因为战争末期苏联红军从北向南攻入德国本土,使得大量德国人口向盟国进军速度较慢,且占领态势相对平稳的西南方向迁移:

不过,这不能改变法占区人口大大少于其他三个占区的事实。根据1946年10月24日的人口普查,法占区居住人口为5787081人,仅占德国全部人口的9.2%。相对的,苏占区人口达17312581人,美占区人口达16682573人,英占区人口达22794655Marc Hillel,Loccupation Française en Allemagne (1945-1949),p.154.,均大大超过法占区。显而易见,同法占区的生产状况类似,限制其人口规模的主要原因不仅是战争造成的破坏,更多是占领区本身有限的面积和地理位置。要特别指出的是,法占区人口看似并未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人口——尤其是来自德国东部和东欧的德国难民——从德国其他地区流入所致。这类难民人口众多难以计数,短期内难以提供生产力,反而要消耗大量的物资供给。即便以1939年战前的正常农业生产数据来看,法占区也必须要以全德6.1%的小麦、7.3%的土豆、2.7%的糖、5.4%的畜牧饲料和8.9%的奶制品来供养这9.3%的人口,只有红酒和烟草的占比达到80%和40%,能够产生供应盈余。Foundation for Foreign Affairs,Foundation Information Pamphlet No.1:Field Report on the French Zone in Germany,p.5.而在战后困局中,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到足以支持人口需要绝非易事。

表4 法占区人口数字 (单位:人)

总体而言,地理环境上的局限造成了法占区在社会治理上的诸多缺陷,诸如生产力、地方行政体系等的限制,而人口压力恶化了这种态势,使得这个被军事占领强行构建出来的地区处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秩序上的混乱状态。而对于初来乍到的法方占领者而言,满足法国本土的占领要求,树立占领方权威成了重中之重。而在这一过程中,当地德国人口一定程度上成了利益被牺牲的对象。这一切体现在1945—1946年的战后混乱之中,战争破坏和领土割裂造成的负面效果通过社会人口得以反馈,形成了社会困局;而法国方面在占领决策上的强硬发声与铺张行事,使客观存在的困局进一步爆发出来,一度造成了法占区的治理危机。

二、危机激化:“让德国人付出代价”的法国占领政策

即便早在1944年8月便光复巴黎复国成功,但在承受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和德占期间的层层盘剥之后,1945年的法国国家负债数额已达天文数字 André Piettre,Léconomie Allemande Contemporaine (Allemagne Occidentale)1945-1952,Paris:Editions M.-Th.Génin,1952,p.104.

表5 1945年法国国债总额(以法郎计)

面对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法国的政治家们热切地希望找到必要的资源来确保国家的重建,并使法国未来有能力在经济上主导欧洲。 Catherine de Cuttoli-Uhel,“La politique allemande de la France (1945-1948),symbole de son impuissance?”in René Girault,Robert Frank,ed.,La crise de la puissance française,1944-1948,Paris:Publications de la Sorbonne,1989.为此,戴高乐将军的经济顾问、法国外交部主管经济方面筹划事务的领导人赫尔维·阿尔方德(Hervé Alphand)在1945年7月宣称:“必须在一个足够低的水平线上重建德国的工业潜力,使之完全无法进行新的侵略:同时要借这一行动之便改革我国的经济架构,使之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Note Hervé Alphand,24 juillet 1945,”AMAE (Archives du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Etrangères),Y-59-1.这一点,无疑与盟国方面的“摩根索计划”和JCS1067号指令的延续——也就是波茨坦协议4D计划中的对德经济改造“去工业化”方针——异曲同工,有着要求德国人生活水平“不得超过周边盟国的标准”以补偿战争受害国的考量。 Documents on Germany under Occupation1945-1954,selected and edited by Beate Ruhm von Oppen,issu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Geoffrey Cumberlege,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pp.13-27.基于同样的思路,左翼“人民共和运动”议员菲利普·里福瑞-勒维尔(Philippe Livry-Level)于1946年3月29日总结称:“德国仍然是富裕的,我们可以掠夺它。” Journal Officiel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Débats de lAssemblée Nationale Constituante (Séance du vendredi 29mars 1946),No.35,p.1240.共产党领导人莫里斯·多列士(Maurice Thorez)更是表示LHumanité,20octobre 1945.:“我们没有像我们该做的那样让德国付出代价,或者说,无论如何我们还没从它那里取得那些我们有权获取且它足以给出的赔偿。” Journal Officiel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Débatsde lAssemblée Nationale Constituante (Séance du vendredi 29mars 1946),No.35,p.1240.总之,法国第四共和国各党派无论左、右翼,无论对未来德国设想如何,此时都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让德国付出代价!(L’Allemagne paiera!)”而对于执行母国意志的法方军政府来说,也就意味着得由其治下的法占区来承担这一“代价”。

与此同时,在攻进德国的法国第一军军中,最高指挥官德拉特·德·塔西尼将军在1945年4月2日下令,授权法军“不经手续征用一切可满足占领初期阶段迫切需求之物” “Note de service du 2Avril 1945,”sous le n。144/25,5e Bureau,Service Finance.。于是法军开始大量征集当地物资任意使用,并且有意识地向德国居民展示炫耀,认为此举能够“由军队在德国重建法兰西的荣耀” Service historique de la Défense,GR10P224,Instruction surla préparation morale de larmée à loccupation de lAllemagne”,le 6 avril1945,Commandement des Grandes Unités et des Services,p.2.。“在德国投降后的前十一个礼拜里,德拉特以帝国总督般的架势支配着法占区。在林道,在康斯坦斯湖区,从幽深海底到瑞士阿尔卑斯山巅,他过着达官贵人般的生活,以‘向德国人显示我们(法国人)也能够勾画大计,实现重责大任,达成伟业’”F.Roy Willis,France,Germany,andtheNew Europe 1945-1967,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p.33.

而第一军的后继者法方军政府,则沿袭塔西尼将军的风格领导着占领区。在这种“炫耀”之风下,军政府大量征用豪华的宾馆酒店作为办公地,官员们大举雇佣德国人员充作自己的“德国仆役人员”(personnel domestique allemand):“一时间法占区的每个占领者都得为了体现高贵的身份而极力搜集德国男女来服侍自己,从1个到68个不一而足,仿佛这是他们血统中与生俱来的权利。” 其中所举的68人,正是接任塔西尼任法国在德最高指挥官的柯尼希将军的仆从数目。“法国在德最高指挥官(柯尼希):在巴登巴登的住处有仆从25人,在柏林的住处有18人,在法占区的第二处住宅有25人。身边另有多名法方随从官员,包括:政治顾问5人,大使馆顾问3人,部门总管4人,民事幕僚主管2人,军事幕僚主管2人”。Marc Hillel,op cit.,p.195.法占区首府巴登巴登的温泉,与被官员们占据而长期客满的豪华酒店,引起了新闻界的嘲讽,称法国在巴登巴登建了个“小维希”F.Roy Willis,France,Germany,and the New Europe1945-1967,p.35.:“为了在一个以崇尚力量和气派闻名的国度忠实地代表法兰西共和国,我们把大部分占领费用花在了奢侈做派上。偌大的停车场、大量的仆役、令人眼花缭乱的节日庆祝、狩猎场、专用的游船和火车——这都是为了给予高层人员优厚待遇,但地方上的‘地头蛇’们也照此行事……故而这一占领的外在表现实在难以让人产生积极印象,即战胜者是倚仗高尚的德行来在道德上拯救有罪的战败者的。”Alfred Grosser,LAllemagne de notre Temps,Paris:Fayard,1970,pp.90-91.

如果说战后的经济困难和占领区分割带来的资源局限,是各占领国都多少要面对的客观难题的话,正是法国本土在剥削占区经济上表现的急不可耐,与占领军一脉相承的奢侈做派,引导军政府走入了决策误区,进一步刺激了占区的德国社会,引发了占领初期的社会危机。在1945年战争刚刚结束之时,“战败者”的身份还能相对克制“被占领者”的不满情绪;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严格受限的物资供应,作为“被占领者”的德国人开始公开质疑法方“占领者”,这种质疑在1946年初的严冬达到了顶峰。

三、危机爆发:“流言蜚语”与“国际调查”

与法国政府不加掩饰地剥削占区的言论、占领者的奢侈做派相对应的,是德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下降,这在食物供应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事实上,早在1945年3月31日法国第一军(La Première Armée Française) 法国第一军是二战末期法国复国后攻进德国领土的法军部队主力,也是战后法国占领军的主要组成部分。见:Jean de Lattre de Tassigny,Histoire de la Première Armée Française,Paris:Nouveau Monde Editions,2015,p.489.入境德国之时,第一军第五局便签发了军事命令传达给每一位法军官兵,对法军占领地域的德国人员食品供给做出了严格限制:“要照顾盟国在德难民的食品供应,而把敌国(德国)平民的食品供给维持在最低限度。只能以最低限度的供应防止他们给盟军捣乱滋事,在此之外不应再让德国进口任何食物,不能再向德国人分发任何食品。”Service historique de la Défense,GR10P224,Directives pour le gouvernement militaireen Allemagne;aux déportés et réfugiés,5ère Bureau,octobre 1944-juin1945,Commandement des Grandes Unités et des Services.

起初,这与盟国方面的“反亲善” 有关盟国“反亲善”政策研究,可参见沈辰成:《从改造到自省——美国对德反亲善政策探微》,黄山书社2015年版。政策相似,不过是法方基于复仇心理对德国人的一种强硬表态而已。 Documents on Germany under Occupation1945-1954,selected and edited by Beate Ruhm von Oppen,issu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Geoffrey Cumberle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 New York Toronto,1955,pp.13-27.但是在法占区形成、法方军政府正式成立后,其他盟国的战时物资补给随战争结束及占领机制变化而终止。 战时法国第一军隶属于美国第六集团军指挥序列下,由美方提供装备物资补给,并在盟军协调保障下展开军事占领任务。直至德国投降之后,该军才正式转变为完全由法国政府补给支援的占领军,在法占区执行占领任务。见:Service historique de la Défense,GR10P224,Directive pour le Gouvernement Militaire de lAllemagne dans la zone de la1ère Armée Français,p.1.法国本土政府不得不自己负担起喂饱法占区人口的重任。但由于战后初期的物资匮乏,连法国本土也正指望着从法占区取得资源以克服食物短缺,并无余力来为法占区输入物资。法方军政府只得设置了专门的法国在德占领区对外贸易办公室(以下简称外贸办公室) 法国在德占领区对外贸易办公室(Office de commerce extérieur de la zone française d’occupation en Allemagne,OFICOMEX)隶属于法占区军政府财政与经济总局,其职能是依照军政府决定进行法占区的进出口贸易。,名义上管理占区与法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以平衡占区收支,实际则旨在以法占区生产来补充法国本土的需要,这一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向本土输送粮食物资以补充法国的食品供给。在第一年的占领中,除去雅尔塔会议后业已确定的大宗赔款和工业设备拆解以外,法国本土还报告称其从法占区进口了价值1653.1万美元的原料和产品——鉴于出口商品价格是由法占区外贸办公室自行制定的,其实际价值甚至可能远超这一数字。Le Monde,June19,1946.与此同时,法占区军政府同期花费的行政开支高达近10亿法郎,而这笔钱也以“占领成本”的名义转嫁到了法占区德国人身上。Marc Hillel,Loccupation Française en Allemagne (1945-1949),p.280.于是,法占区作为一个生产规模本就不大的“袖珍占领区”,因为对法大宗出口和占领者奢侈做派的大量消耗而陷入物资匮乏境地。

雪上加霜的是,1945年末至1946年初整个欧洲遭受了战后首轮严冬,在生产破败百业凋敝的德国,占领区居民急需获得大量高卡路里食物补充热量以熬过严寒。Lucius D.Clay,Decision in Germany,Garden City,New York:The Country Life Press,1950,p.45.根据当时医学评估,成人每天需要补充3000卡路里才能满足每天8小时工作所需。然而据后来当上德国总理的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回忆,“我们每天靠896卡路里的热量过活”,德国居民不得不啃食青草树皮,连死亡动物的尸体都成了人们争夺的对象,“骨头上的每块肉都被割下来扔到锅子里”。 Ruth Andreas-Friedrich,Battleground Berlin:Diaries,1941-1948,New York:Paragon House Publishers,1990,p.35.

在法占区,军政府的外贸办公室在向本土出口前述巨额物资的同时,承诺进口法国出产的谷物以“平衡占区收支”,满足占领区的粮食需求,因此被占领区德国社会寄予厚望。然而在此期间,法占区的人均每日食品供应量不仅没达到《波茨坦协议》所确定的1500卡路里标准,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Foundation for foreign affairs,Foundation Information Pamphlet No.1:Field Report on the French Zone in Germany,p.6.连法方占领者自己事后也承认:“这需要通过食品进口才能实现,而我们并未收到预支调拨的小麦,故而(1945年)12月的人均配额仍旧与11月持平,仅达1300卡路里。”[10]Direction de la Documentation,Notes documentaires et études:La zone doccupation française en Allemagne,No.255,p.14.在各占区都措手不及的寒潮的袭击下,法方军政府在供给限制上一贯严厉表态的既成印象,加上竭泽而渔的出口政策、铺张作风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导致有关法军“蓄意报复”“饿死德国人”的诸多谣言在占区德国人间不胫而走:

在法国人占领的地方,所有8到14岁的孩子都要被送到西伯利亚去,而法国孩子会被送来德国代替他们。

在法国的所有德国战俘都要被判处无限期的苦役。

所有生于1910年到1925年之间的政治犯都要被强制绝育。

德国将禁止婚姻。

德国文化将被毁灭。

德国人将被要求禁酒禁烟。

德国市长都将被集中营里放出来的犹太人取代。Marc Hillel,Loccupation Française en Allemagne (1945-1949),p.123.

在口耳相传的谣言抗议之外,许多之前被行事铺张的法方占领者“征发”或强行廉价雇佣而来的“德国仆役人员”私下串联进行了颇具规模的怠工行动,以抵制占领方的苛刻待遇与奢侈浪费。1946年起,法占区许多地区愤懑的“德国仆役人员”发起了一系列针对他们法国雇主的消极抵抗运动。事态一度十分严重,以至于最高指挥官(同时也是法占区雇佣仆役数量之冠的)柯尼希将军亲自越级向行政总管埃米勒·拉丰(Emile Laffon)治下的安保部门致以密信警告:“我察觉到那些为法国人工作的仆役人员正暗地里组织呼吁怠工的行动,这已经影响巴登州南部地区有段时间了;佣人不辞而别的情况在梅尔斯堡和辛根的驻地尤为严重。类似的情况七月份还在莱茵的普法尔茨出现过。这些怠工活动看起来是有计划的,我们在几个星期前就发现了一些征兆。” Fiche pour M.Le Directeur de la Sûreté(No.3964CC/DED/INF),le21août1946,AMAE,1BONN117,ADMⅠAd3,Maind’œuvre allemande(1947-1949),Dossiers rapatriés de l’Ambassade de France à Bonn,p.3.

对于占领者竭泽而渔、铺张浪费的不满,甚至波及了占领者直接控制之下的占领区德国地方政府。1946年11月22日,符腾堡州政府主席卡尔罗·施密特(Carlo Schmid) 德国社会民主党(SPD)要员,1946年至1947年任符腾堡-霍亨索伦州州长,1949年第一次联邦选举后担任联邦议会副议长。在讲话中,坦言德国地方政府长期受制于法方军政府,其治理之法并非德国方面之所愿。此举看似在维护地方当局决策,表示复兴占领方意志,实际上却对军政府进行了公开的质疑和抨击:“跟过去一样,政府仍然只对军政府负责;跟过去一样,它必须接受军政府的命令,它自己提出的措施也得由军政府批准。州里许多我们签发的政策措施并非我们自己决议的产物。如果我们能自己做主的话,很多政策措施将会大不相同——尤其是在我们的反对意见不为军政府所采纳时。”Württemberg-Hohenzollern,Beratende Landesversammlung,Verhandlung,November22,1946,S.17.卡尔罗·施密特本人在美英占区时被占领当局拒绝担任公职,1945年末出走至法占区之后才在法方支持下当政,是法占区在非纳粹化及公务员立法等方面决策执行的急先锋。Frank Roy Willis,The French in Germany,p.161.他的公开发声无疑正是法方军政府治理决策后院起火的标志。

而在国际上,风起云涌的舆情甚至引发了其他盟国认为法方意图任由占区德国人饿死的猜疑。1946年,美国杜鲁门政府任命了前总统赫伯特·胡佛领衔的总统经济代表团,委派专门委员会赴德国和奥地利进行考察,由这位一战末期曾有丰富对德交涉经验且经历过“大萧条”时代食品供给危机的“社会工程师”来研判各占区的物资供给问题与应对之策。 Herbert Hoover,An American Epic:The Guns Cease Killing and the Saving of Life from Famine Begins 1939-1963,vol.4,Chicago:Henry Regnery Company,1964,p.244.在德国公众舆论的影响下,委员会专门赴法占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判断其是否已陷入需要国际干预的人道主义危机。同年年底,委员会撰写的《法国在德占领区实地考察报告》出炉。其在一开头就直白地提出“在许多德国人眼里,法占区被看成是四大占领区中后娘养的孩子”,指出德国人对法占区供给状况明显不满,是法占区治理危机的导火线。但委员会也根据调查认定,法方占领者并非蓄意引发占区食物供给困难,而是法占区本身有限的生产资源和本土压力导致了问题的恶化:“法方当局面临着一个让人十分为难的问题,尤其是一部分法国公众舆论对其施加了压力,要求通过掠夺法占区的产品来满足法国人的需要。”Foundation for foreign affairs,Foundation Information Pamphlet No.1:Field Report on the French Zone in Germany,p.1.美方也明确指出,法方军政府奢侈的作风和轻视德国人需要的做法确实导致了这一危机愈演愈烈:“鉴于德国民众相信占领军冷血地想要把他们饿死,事态可能会变得更为严峻。对他们说明当下全世界在这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是全然无用的。鉴于该地区本就不充足的粮食被运至他处,或是被用来供养占领者,他们是不会认清这一点的。此外不能忽视的是,大部分人口只能领到最低限度的食品供给,这甚至比以往饥荒的年头都要少得多。”Ibid.,pp.5-6.

社会上的流言蜚语、身边仆役的怠工运动、德国地方行政当局的公开表态与美方调查委员会的介入,使得一度高高在上、听之任之的法方当局认识到了危机的存在,并转变策略开始予以积极应对,以求缓解矛盾,稳定占领态势。

四、危机应对:“应急宣传”“差额配给”与“供给调控”

在美方委员会进行调查的同时,法方军政府为了给调查提供证据,也为安定占领区民心,开始对占区的生产恢复进行一系列调查统计,以求消弭各类流言蜚语对于国际舆论的消极影响,展示法方改善供应情况的诚意与努力。为此,法方军政府推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专门报告,以体现法方决策的诚意和效力,力图通过宣传手段消除之前强势话语带来的消极影响。1946年3月9日,法国政府通过法国国家秘书处档案司发布了《第255号文件参考——国际系列:法国在德占领区》Direction de la Documentation,Notes documentaires et études:La zone doccupation française en Allemagne,No.255.,文中为供给困难辩护,指出法占区虽多农地但绝非沃土,仅在红酒、烟叶、木材等经济作物方面产量有余,战前便无力实现食物自给自足,如今更是无法同时支撑当地人口和占领军的需要。此外,简报还以大量数据、图表通报了法占区的实际情况、生产数字和恢复程度,认为通过占区生产继续进行进出口贸易才是解决供给困难的根本之法,许诺将随着生产恢复提高供给水平,以出口红酒、烟草、木材来换取谷物、食糖等稀缺物资来实现占区的进出口平衡。Ibid.,pp.14-15.

除专业报告之外,法方军政府还自行发布了两本大部头的宣传性出版物:一是面向本土及各国政府,具有占领成果总结性质的《法国在德占领区:六个月以来的活动成果》 “Zone française d’occupation en Allemagne:Résultats de six mois d’activité,mars 1946,”AMAE,76CPCOM435:y55-6:occupation zone française(4mars1946-31juillet1946),Statistiques sur les salariés en ZFO(1946).,旨在详细介绍至1946年3月为止法方军政府的各项决策成果及达成数据;另一部则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性专著《法国在德国的存在:法占区地理情势》 Claude Albert Moreau,Roger Jouanneau-Irriera,Présence Française en Allemagne,Paris:Editions Henri Neuveu,1949.,该书在大量的文字数据介绍之外,还以手绘图画形式加入了许多有关法占区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插画。这些作品都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就是展示法方军政府的工作能力、建设成果、占区恢复情况,破除谣言和恐慌心理,让德国民众产生亲近感,获取外界的信任和肯定。

基于这些文件著述的数据资料,法方军政府提供了大量照片和实物展品,在1946年夏的巴黎举办了一场题为“法国在德国的一年占领”(Une année doccupation française en Allemagne)的盛大展览。这次展览着力展示法占区战时受破坏的程度,以反衬法方军政府一年重建工作的艰难与辉煌成果。法方军政府对此表示:“必须要显示出法兰西的存在,从内部向法国大众证明媒体和占领区传出的那些激起极大反响的流言,都是全无根据的。” Jochen Thies,Kurt von Daak,Südwestdeutschland Stunde Null:Die Geschichte der französischen Besatzungszone1945-1948,Düsseldorf:Droste Verlag,1989,pp.137-138.这次展览给美方考察委员会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其法占区报告中对重建成效赞誉有加,并为法方种种努力之前未能得到广泛认知而深表惋惜。Foundation for foreign affairs,Foundation Information Pamphlet No.1:Field Report on the French Zone in Germany,p.3.但即便做出解释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同,法方军政府也承认,尽管其已竭力恢复经济,德国人的生活水平却仍难以企及盟国所规定的最低标准:“鉴于我们占区的条件本身只能维持一个相当低的生活水平,我们只能希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1500卡路里的日人均供给量。” Direction de la Documentation,Notes documentaires et études:La zone doccupation française en Allemagne,No.255,p.14.鉴于实际生产能力有限,除去对法方作用的正面宣传之外,法方还致力于对德国人的思想改造,以破除其将责任归咎于法方的认识。在这一动机之下,军政府于1946年开始形成一种统一的对外解释论调,表示德国人应该主要从自己的战争罪责出发,认清忍饥挨饿中“自作自受”的因素所在,并以此为契机进行自我反思。1947年4月6日,法国对新德国贸易委员会(le Comité français d’échanges avec l’Allemagne nouvelle)的法方发起人伊曼纽尔·姆尼埃(Emmanuel Mounier)在去柏林考察途中对德国人的讲话做了更充分的解释:“一个六年来经受了失败、饥饿,比你们如今所承受的占领更为严苛的压迫的法国人,会惊讶于看到有如此之多的德国人冒失地把如今的不安归咎于盟国的恶意抑或占领者的滥用职权,而不是将其视为追随希特勒冒险理所当然的后果。”Tagesspiegel,le6avril1947.在1946年9月7日的一次记者会上,军政府新闻局局长让·阿赫诺德(Jean Arnaud)回应德国记者关于法占区饥馑的提问时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整个世界都处在饥饿中,而这都是德国的错!” “Expose de M.Jean ARNAUD Directeur de l’Information aux rédacteurs en chef des journaux allemands,le7 septembre 1946,”AMAE,Bonn264CPC/Ⅲ,4C-La France et la ZFO (1945-1947),Dossiers rapatriés de l’Ambassade de France à Bonn.

在宣传工作之外,1946年2月7日起法占区经济部门发放的食品配给卡,体现了当时法占区物资的窘迫程度和军政府基于现实的危机应对策略。鉴于难以实现人均高卡路里食品供给,为加速推动经济恢复、解决供应危机,推行差额配给势在必行。为应对困局,使法占区经济能最大限度满足法国及占区本身要求,法方军政府不再坚持基于美国“摩根索计划”、JCS1067号指令形成的盟国对德经济改造“去工业化”指导方针,决定放开法占区经济发展。 徐之凯:《大国合作的试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研究》,黄山书社2015年版,第116页。当时的法占区存在大量废墟待清理,还有许多厂矿企业有待投入劳动力,以拆解机器作为对法赔偿,抑或修复设备恢复生产,因此重体力劳动者和提供未来劳动人口的孕妇受到法方军政府极大重视,并在食品配给卡中通过差额办法给予这两类人群优先待遇。甚至连直接为法方军政府服务的德国技术人员、学者、占领者倚仗的德国行政官员也只能领取成人最基本的食品配给即第一等劳动力供应,标准远逊于上述二者。Décision No.1168CC/CAM/M du Commandant en Chef aux Services Economiques,le 7 février 1946,AN,C//15893,Zone d’occupation française d’Allemagne et d’Autriche,Rapports.

续表

然而,在差额配给制下,直接为法方服务的德国技术人员、专家和官员理论上只适用于成人最基本的第一等劳动力供应标准,也就在供给待遇上处于劣势,不利于法方当局调动其积极性。另一方面,1946年出现的“德国仆役人员”怠工潮流,让法方占领者开始反思以往的用人策略,从“求量”的铺张行为转向“求质”的择优任用。法国占领者不再刻意强调限制德国人生活水平,而是愿意以优厚条件选择人才,开始尝试以供给上的“特殊待遇”引诱德国“精英”为法方工作。其实,早在1945年12月14日,在法占区行政总管艾米勒·拉丰的《第2367/DGAA/CAB/A号通知》中,就要求拟定军政府德国雇员的权益,尤其是以住房和食品方面的补贴来吸引德国人:“有关军政府各部门在职业方面对于德国人加以利用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在德占领政策的重中之重。为成功解决这一点,需要多多益善地寻求德国人才并加以仔细遴选。我们不能因为忽视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而让他们灰心丧气,这些人才将来会是我们在这个国家最好的对话人。”Note No 2367/DGAA/CAB/A:L’Administrateur Général LAFFON à Monsieur le Général Commandant en Chef Français en Allemagne:Logement et nourriture des Allemands employés par les Service de l’Administration centrale,le 14 décembre1945,AMAE,1AP4/3,Règlementation relative aux Allemands travaillant dans les services du G.M.(1945-1946),pp.1-2.

1946年1月16日,法方军政府民事幕僚制订的《第1363RVT/ST 号训令》(lInstruction No1363 RVT/ST)落实了拉丰的决策,向以下几类德国人员提供农业与配给局发放的额外食品配给卡:

1)法国家庭雇佣的德国佣人;

2)在法方军政府食堂饭厅内工作并搭伙的餐饮员工;

3)以长期形式雇佣的德国专家教授;

4)由军政府行政总管下辖部门指派,受法国科技情报处(Section Française d’Information Scientifique,FIAT)雇佣的德国教授及技术人员。 Note de Service No1363RVT/ST:Suppléments alimentaires à certains ressortissants allemands employés par les Français,le16janvier1945,AMAE,1AP4/3,Règlementation relative aux Allemands travaillant dans les services du G.M.(1945-1946),pp.1-2.

可以看到,享受到权益的正是与占领者关系最为亲密的贴身仆役、负责法方人员伙食者以及法国方面一直致力于吸引拉拢的德国技术专家。其中对于前二者的优待更多是基于现实考虑:这两个人群可以直接接触占领者的物资供应,对其配给不足势必会迫使他们在法方补给中挪用或怠工、报复。而后两者才是这一决策主要针对的对象,即确保为法国服务的德国人才能够在差额配给制外获得更多的食物,提升其在占区食物配给体系中的地位。这在经济低迷、物资流通不畅、黑市横行的占领区社会中,无疑比货币报酬更具吸引力。

到1947年时,伴随着工商业生产的恢复,法方当局也开始就供应细节做出更为具体的安排,让为法方所用的德国人才不仅能“吃得饱”,还要“吃得好”。1947年9月15日,法方当局颁布了《第9366/CAB/C号通知:在巴登巴登为法方部门服务的德国人员给养》Note No 9366/CAB/C:Ravitaillement du personnel allemand travaillant pour des Services Français à Baden-Baden,le 15septembre1947,AMAE,1AP5/3,Notes du secrétariat général du CCFA sur le personnel allemand(1946-1949),p.1.,这座法占区首府当时有4.4万名法国人,约3万名德国人,比例严重失衡,故而在整个法国占领时期始终对德国劳动力有着极大需求。根据这一通知,每个在巴登巴登持有额外食品配给卡的德国人员,除去早先规定的一等劳动力食品配给外,每天还都可以在军政府额外配发食材的餐厅吃上一顿饭。其中有一个名为“路灯”(Lanterne)的一流饭店,便是专门为招待德国高级人员(一般指收入在800马克左右的人士,当然具体也可以按其职位重要性来判断)而开设的。自1947年10月1日起,巴登巴登还开放了多个特供市场,既是用来给上述餐厅提供蔬果时鲜的,也是供选择在自家用餐的军政府德国人员采买食材的。甚至连按军政府法国上级命令来巴登巴登办事的外地德国雇员,也可以凭其法方部门主管传召的授权文书,到“格恩斯巴赫大街弗里德里希温泉的金狮酒店”(Loewen Friedrichsbad,Gernsbacherstrasse)吃上一顿大餐。Ibid.在战后初期物资匮乏食品短缺的情况下,这些食物供给上的优待和便利,对于法占区的德国人有着很大吸引力,使得他们中的有才之士趋向于来到巴登巴登为法方军政府中央工作。法方当局占领初期为德国人诟病的奢侈做派,也由此转变成了重视德国人才的“亲民”象征:只要具备相应的才能并为军政府服务,自能获得跟占领者一样的美酒佳肴的招待,成为战后贫苦社会中的“人上人”。在短短数年间,巴登巴登这个在过往德国政治传统中无足轻重,在占领初期还曾被称为“小维希”并大受讽刺的温泉小镇,竟成了德国军政府雇员趋之若鹜的“凡尔赛宫”,突破了德国过去的邦国中心分划传统,成了法占时期无可争议的行政中心 Julia Wambach,“Vichy in Baden-Baden—The Personnel of the French Occupation in Germany after 1945,”Contemporary European History,2018(10),p.23.,其中供给的政策调控亦功不可没。

结 语

“袖珍占区”生产与人口状况的尴尬处境、战时法国经济的严重破坏、本土明目张胆剥削占领区的出口要求,乃至法方占领者奢侈铺张的统治风格,共同导致了法占区战后初期的供给困难,并且使得这一问题从单纯的物质供应层面,上升到了德国人对法国占领者较其他占领方更为猛烈的不满情绪,滋生出种种与供给本身无甚关系的谣言,甚至引发了怠工潮流、德国地方政府的不满与国际调查团的介入,在1945—1946年冬的法占区社会造成了一场孤立危机。可以说,自分区占领划定疆界之时起,法国占领者就如同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后期罗马帝国一般,陷入了因供给困境而引发的舆情浪潮之中。无论是法国本土,还是占区本身,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供给困难,供给不足的总体态势在1948年2月23日法占区并入三占区之前,一直困扰着法方军政府当局。就这一点而言,法方的应对,为的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缓解危机转移矛盾,而并无能力真正做到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因此,对其评价不应从是否彻底消除危机出发,而是要看法方能否摆脱被集中指责的污名化处境。

依托着对于危机的应对和反思,法方军政府通过占区供给大做文章,在占区经济恢复和吸引德国人员为己服务中发挥了有效的导向作用,将德国精英人才吸引到为占领服务之中。一方面,在差额配给制中获益的体力劳动者得以全力投入重建工作,而孕妇也得到了更好的营养条件,从而在供给不足的占领时期常态下尽可能地保障了社会与人口的恢复;另一方面,法方占领当局邀请德国人才共享资源,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占领初期奢侈铺张、专恣自享的恶名,形成了优待德国人才的良好口碑。德国的精英人才在军政府额外配给这根指挥棒下,自发地作为技术专家或行政官员为占领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趋向占领当局的中心行动,推动占区的发展。1946—1947年冬,德国迎来了20世纪最为寒冷的冬季,全德人口在4个月里因严寒死亡者至少十万,伤病者逾百万,困苦的德国人这次将限制德国经济水平的盟国对德改造决策视为了苦难来源。 吴友法、黄正柏、邓红英、岳伟、孙文沛:《德国通史》(第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0页。1947年1月,社会民主党的维尔纳·雅各比(Werner Jacobi)公开抨击称:“我们不想用灾难代替邪恶,也并不想要名不符实的被说教的民主。”Manfred Malzahn,Germany 1945-1949:A Sourcebook,Routledge,1991,p.84.相反,去年此时的众矢之的——法占区当局,却俨然成了例外:鉴于之前的教训,军政府为法占区经济发展解除限制,大开绿灯,力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1947年的一份法国官方报告公开称:“德国人已经被安排在一些主要的生产部门进行工作,尤其是那些对法国经济复兴来讲是必需的部门。”Alfred Grrosser,Germany in Our Time: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Postwar Years,Praeger Publishers,1971,p.57.因此即便在1946年到1947年的严冬时期,法占区经济也未显衰退迹象,摆脱了之前在灾害中广受质疑的孤立境地。 徐之凯:《大国合作的试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研究》,黄山书社2015年版,第116页。在之后的占领阶段,法国占领者继续以供给调控这一本就由占区负担的资源消耗,以较低成本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与战后德国社会精英人士结成了亲密的人际关系。在占领结束后,许多曾为占领方服务的原法占区德国专家人员、市政官员积极自发成立了“法德协会”等交流组织,短期内就在两国间建立了80多个城镇的对口交流关系,为法德关系的恢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脉基础。F.Roy Willis,The French in Germany1945-1949,1962,pp.178-179.

而占区供给问题与社会治理危机的最终解决,则间接通过对法占区社会危机的调查,在美方委员会主持下开花结果:根据在德奥占领区的考察,基于1946—1947年冬盟国占领面临的现实困境,胡佛于1947年2月28日、3月11日和3月18日公布了同一系列的三份考察报告 Her bet Hoover,Germany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y of Europe:Report of the Presidents Economic Mission to Germany and Austria.Report No.1released February28;Report No.2released March11;Report No.3Released March18,Chicago:Human Events Associates,1947.,其中的一号报告《德国的农业和食品需求》、三号报告《为减轻美国纳税人的赈济负担和经济复兴而促进德国出口的步骤》直接扭转了美国战后初期以惩罚德国为中心的JCS1607号文件所制定的“去工业化”占领原则。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内容,可参见孙山亦:《“胡佛报告”与战后美国对德复兴政策的开端》,《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2期。胡佛指出:“有足够的食物以维持工作生产活力,是实现复兴的先决条件;如果西方文明要在欧洲存活,就必须先使德国存活。”Report No.1:German Agricultural and Food Requirements,February26,1947,p.1.就具体措施而言,恢复德国的生产力,通过产品出口购买德国所需的食品,应当是对德政策的重中之重。根据胡佛报告建议,美国占领当局自1947年起实施了面向德国儿童的食品优先配给计划,并从本土向德国占领区输送了7400万磅奶制品和7.2万吨食品,援助物资总计达40万吨,从而使西占区摆脱了饥荒威胁。 Herbert Hoover,An American Epic:The Guns Cease Killing and the Saving of Life from Famine Begins 1939-1963,vol 4,pp.244-261.而法占区放开占区经济发展,通过进出口平衡食物供给,以及对特定人群优先配给以调控资源配置的做法,无疑发出了西方盟国对德占领决策调整的先声。在胡佛报告影响下,美国政府于1947年6月5日公布了援助促进欧洲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并于7月11日公布了JCS1779号文件,彻底改变了对德政策走向,明确表示“一个秩序化和繁荣的欧洲要求一个稳定而复产的德国做出经济贡献;鼓励德国人民重建一个致力于和平目的的自给国家,并同欧洲经济一体化相融合” “Directive to Commander in Chief of U.S.Forces of Occupation,Regarding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of Germany,”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17,No.421,1947,pp.186-187.,从而为西德建国与经济崛起铺平了道路。1945—1946年法占区的这场社会治理危机,犹如“蝴蝶效应”中掀起涟漪的蝶翼一般,通过对国际调查的间接影响,透过次年更为严重的灾害,牵动了西方盟国对占领决策的反思与调整,推动了德国历史进程的改变。

中图分类号:K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21)04-0028-15

收稿日期:2020-07-16

作者简介:徐之凯,男,江苏苏州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历史学博士。(上海 20044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二战敌后城市抵抗史比较研究——以里昂和上海为例”(2019ELS01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仲平)